文 / 許紹軒 照片 / 鄭維棕
大陸四川長江畔的樂山大佛是世界級的名勝,其實在汐止市鄉長路廿六巷的舊友蚋煤礦坑口附近,也有一尊刻在石壁上的佛像,法相莊嚴,是雕刻藝術家沈正庚得意的作品之一。
沈正庚醉心創作(2015年,鄭維棕 / 攝影)
沈正庚來自於宜蘭頭城海邊,生活閱歷豐富,因熟諳水性,早年在家鄉當漁夫,後來因為生活不易在卅六歲那年遷到汐止居住,從木匠幫工做起,也開啟了他進入藝術領域的大門。
從盆栽到雕刻,沈正庚擺脫了匠氣的精雕細琢,讓想像力與創作力馳騁在木料上,從位在昔日友蚋煤礦三和坑口附近的居所「宜園」內部擺設看來,他的創作隨心所欲,人物題材表現細膩,從表情到肢體語言都有個性。
一刀一刀刻出作品(2015年,鄭維棕 / 攝影)
篤信佛教的沈正庚也把佛像列入創作,除了木刻作品,三年前他看中了住家旁的沙積岩石壁,一刀一斧地刻出了心中佛的形象,他說,所有宗教都教人向善,基督教說神愛世人,其實佛也是愛世人的。
所以他在石壁上刻出的佛像,不但眼皮分單雙,耳長及肩,慈眉善目,還雙手環抱著一個地球。
沈正庚的佛像作品(2015年,鄭維棕 / 攝影)
除了莊嚴的題材,沈正庚也是相當有趣的創作者,在由樹瘤刻成烏龜的作品裡,筆直的陽具象徵,維妙維肖的模樣讓每位訪者啼笑皆非,嘖嘖稱奇。
此外他還把藝術與商業結合,以「阿庚亭」、「引月塘」、「柏思雅敘」、「阿庚茶房」與「翠微草堂」等既莊且諧又雅的名稱,配合他親手料理的菜餚,展現出獨特的風格。
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2015年,鄭維棕 / 攝影)
儘管鄰近高速公路,在車來嚷往的吵雜中,沈正庚還是經營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鬧中取靜,怡然自得。(作者為前自由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