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棕,長期從事文字創作,《伊的疼惜》獲第十四屆金曲獎專輯(2005年)、《咱是一場戲》獲第十六屆金曲獎入圍(2009年)。出版《台61海路漫行》(2020今週刊)、《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2019啟示)、《汐止文化路徑踏查》(2021年11月)、《梅洛-龐帝的美學》(1993遠流)等書。並創辦汐止文化網。
● 文 / 楊迺仁 作者為世新大學講師
為了讓各界了解地方文史,除了官方機構,例如公共圖書館會蒐集、整理、保存地方文獻外,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也同樣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如丁正璽導演,留下了「汐說從頭-水返腳」紀錄片;汐止區調解委員會主席王安成,則保存許多汐止當年煤礦的照片、工具及各類紀錄;而調解委員胡朝進、創辦「水返腳藝文中心」的高燈立、樟樹國小校長黃鈺樺等人,也都為汐止文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及文字記錄。
▲《台61海路漫行》(2020今週刊)
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文史工作者,其實彼此都有密切聯繫,相互協調及分工合作,共享許多得來不易的資源,進而保存不少汐止文獻、文物及檔案。但另一方面,如何去蒐集、保存、整理及運用這些文史資訊,讓更多關心汐止文史的民眾,能夠更進一步地接棒努力,也成為文史工作者關切的話題。
而一樣是對汐止文史無比關心,曾經在自由時報、商業週刊擔任記者的鄭維棕,卻選擇了一條與其他人不同的道路。他決定成立「汐止文化網(http://iformosa.org)」,透過虛擬網路保存汐止人文史料,替地方建立文史資料庫,但對鄭維棕而言,他大的期待,是希望能建立一座有關汐止文史的「虛擬圖書館」,讓汐止文史能夠流傳的更長、更遠。
●我在水溝裡漂浮著我的紙船
被問到自己為什麼會對汐止文史,有這麼大的使命感,鄭維棕先是引述了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飄鳥集》裡的一段詩句:
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我曾在一條水溝裡漂浮著一隻紙船。
那是七月裡一個潮濕天氣,我獨自一人,玩得很是開心。
我在水溝裡漂浮著我的紙船。(糜文開翻譯)
鄭維棕回憶自己就是一個在汐止山水之間長大的小孩,不僅享受過泰戈爾所說的「我在水溝裡漂浮著我的紙船」,更深深的感受到「每個人其實都是立足於土地之上」的重要性,不僅讓他一生對自然與土地始終懷著一種敬意,對於他自小生長的地方-汐止,更有著深深的使命感,立志要將汐止的故事寫出來。
照片翻拍《古意灘音》
即使汐止從質樸走向華麗,土地不斷地被撕裂,河川在變形的公共政策下,也不斷地被隔離,變得越來越不可愛,越來越無法親近,甚至有人直到象神及納莉颱風為汐止帶來嚴重水患之際,很多人才知道近在咫尺的基隆河,對汐止有多麼重要,但鄭維棕仍然不改其志,始終對汐止文史,抱持著關注的態度。
鄭維棕更因為自己從事新聞工作,有隨身攜帶相機的習慣,當時正好也是汐止發展最快,從傳統鄉鎮向都市化轉型的階段,但也因此擠壓到地方傳統文物存在的空間,許多百年古厝因為改建為住宅商辦而被拆除,傳統老店因為道路拓寬或土地徵收而被迫搬遷,目睹這些汐止文化資產一個接一個的消失,讓鄭維棕產生一種使命感,約在1991年開始,鄭維棕開始將他個人的時間,投入在地方文史的攝影上,希望至少能為汐止留下一些珍貴的影像紀錄。
「做這件事,從一開始,我就從來沒有想過要在這裡發財。更沒有想過我要用什麼商品去感動人,讓更多的人來買我的商品。」鄭維棕說:「我只是想把對土地的感動書寫下來,回歸土地過去面目,如此而已。」
為了記錄汐止發生的點點滴滴,鄭維棕不但沒有因此賺到什麼錢,甚至還差一點賠上性命。1998年,瑞伯及芭比絲颱風接連來襲,重創汐止市區,鄭維棕沒有等大水退去,就去拍攝汐止災民如何抵抗水患的畫面,卻在返家路上,車子因為路面嚴重積水而失控撞向電線桿,相機也因此被泥水吞噬,好不容易死裡逃生的鄭維棕,第一時間不是逃命或搶救愛車,而是拿起備用的傻瓜相機,繼續他的紀錄工作。
「我常一個人騎著車到處逛,經常走著走著,就發現最漂亮的水源地,竟然已經被倒滿了癈土或垃圾;颱風一來,廢土崩塌,整個往下流沖,市區當然大淹水……」那些觸目驚心的震撼,更加深他投入地方文史紀錄工作的意願。
拍北二高時陷入泥沼的鞋子
鄭維棕認為,做文史工作,最需要關心的領域,其實公共建設與環境,而這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多數人其實沒辦法處理,主要是靠政府治理,但民眾雖然可以提供意見,卻不見得能阻擋可能會造成文史傷害的政策。
例如,野溪整治應算公共建設,但它也是整個城市景觀的一部份;政府在打造山區的道路景觀時,山路要怎樣開?是否要建山林步道?這些都是公共建設,但也都會直接影響人文景觀和發展。
事實上,很多文化議題都和公共面有關聯。如古厝保存或河川整治,會涉及到許多相關法規。「人民為什麼要去保護古蹟?如果背後沒有一個政策做支撐,誰不想把古厝拆掉,換成比較有經濟利益的大樓?」鄭維棕說:「公共建設也包括河川整治,基隆河可以用一道水泥做堤防蓋起來就好了呀,為什麼要用『生態工法』整治?所以做人文的,對公共領域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些想法。
其實一般民眾,對於很多文史領域珍惜的事物,未必會支持。「以古厝為例,只要被列為古蹟,你就不能動。原來一棟十億的房子,現在一千萬都賣不出去,政府如果不提供政策優惠,我私領域的東西,為什麼要被你劃為古蹟,然後一文不值?」鄭維棕說:「我住的不舒服,還要花很多成本去管理,想動一下都還要跟政府先報備,誰受得了?」
因此,鄭維棕認為,在關心地方文史發展的同時,有時候是個「記錄人」,好比報導文學一樣;有時候你也是「催生者」,因為接觸公共面,勢必得跟政治人物打交道,提出一些重要的概念,希望能促成重要的政策誕生,但要如何產生影響力,也是文史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
汐止國小旁的人文橋
● 從實體世界到虛擬世界
鄭維棕總結從事文化推廣工作二十多年來的經驗,做地方文史工作,他深深相信,關心地方,自然就會有些人脈,但想要把「人脈」轉成「錢脈」卻很困難,所以一定要做好長期抗戰,不能只是想到短時間的衝刺,否則很快就會沒力。
因此,鄭維棕真正想做的,其實是一種教育、是一種影響力,形成一種論述力量。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多人看到汐止文史的重要性。
鄭維棕想到,他必須建構一個平臺,將各種觀念、論述、紀錄轉化成文字、影像、影片,在這個平臺上現身,讓人有機會看到及深思。他也曾經推過地方刊物,但自從網際網路興起後,鄭維棕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深深的相信,網路會是汐止地方文史紀錄最佳的紀錄平臺,「汐止文化網」也就因此誕生。
現在看汐止文化網,或許不像現在網站,有讓人驚豔的網路技術或特效,但其實網站成立的1990年代中期,臺灣的網路世界根本就是一片沙漠,Windows XP甚至都還沒有問世,也沒有所謂的「智慧型手機」,但鄭維棕當時就相信,網路時代的來臨,可以打破傳統「媒體」與「通路」的桎梏。一個完成的網路,本身就身兼「媒體」與「通路」的角色,而且因為它的花費比起傳統媒體還是比較低廉,對財力有限的文史工作者而言,網路才是紀錄及推廣地方文史的最佳平臺。
此外,網路比一般傳統媒體還具吸引力的特色,就是家族或社群的營造,透過家族的串連,每個網站可以「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彼此行銷」,客群相互交流,為彼此提高曝光度,同時創造更多的商機。
1987年琳恩颱風汐止忠孝東路淹水情況(黃明威 / 提供)
● 線上遨遊 彈指之間了解汐止文史
進入汐止文化網,只要點選左方的「汐止五寶遊」,您就可看到鄭維棕整理有關柞埤古道、磐石古道、姜子寮古道、茄苳古道及白雲古道等「汐止古道五寶」的圖文說明,而且還附上動態地圖,讓想要親臨汐止古道的民眾,可以迅速掌握相關資訊。
在網頁上也列出汐止的諸多重要景點,如茄苳瀑布、新山夢湖、鹿窟等資訊;許多重要史蹟,如杜月笙墳墓、中正老街、站前蘇厝等,也都有列出基本的參觀資訊。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由經營煤礦及金礦而致富的周在思,建於1899年的「周家花園」,這座花園當年與板橋的林家花園、霧峰林家,並稱為「臺灣三大花園」,古厝本身佔地四百坪,花園佔地一千二百坪,後因家道中落,所有權最後轉移到陽明海運,卻在2009年1月7日遭到拆除,令不少汐止人與珍惜臺灣文化古蹟資產的人都感到相當痛心。
所幸在鄭維棕的努力下,許多珍貴的照片都保存在汐止文化網上,而且鄭維棕還透過專訪周家後人,還原周在思當年的意氣風發,也讓人們看到汐止當時的風華年代。雖然當年也有不少文史工作者撰寫相關內容,但多半都是以出版平面刊物為主,像鄭維棕一樣自建網站平臺,可說是絕無僅有。
更難得的是,許多汐止的特色店家,也都可在汐止文化網上找到相關資訊。如建順茶行、百年紅龜店、福樂唱片行、如意茶房等,已經有官方網站的店家,汐止文化網僅做了超連結,但也有些店家,例如百年歷史的建順茶行,網站上就保存了鄭維棕當年專訪的文章,也保存許多老照片,忠實紀錄了汐止茶業的興衰過程,讓古老的茶行,也能跟得上網路時代。
這些正是鄭維棕建立汐止文化網的原因之一,同時他更進一步希望,協助北臺灣一些「老店」e化。鄭維棕認為,傳統產業雖具有深厚文化內涵,但是在競逐激烈的市場中,這些深具內涵的老店,往往不敵商業競逐的殘酷,面臨凋零與倒閉的命運。就像現在臺灣各地的雜貨店一樣,在現代便利商店的競爭下,一間一間的不見,最後只能在「回憶」中回味同樣的窘境。
「古蹟與老店,都要面臨殘酷的競爭,透過e化的過程,老店也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鄭維棕說道。因此,不僅利用汐止文化網紀錄古蹟建築,也希望能讓百年老店,一樣跟上網路時代的腳步。
透過網路,文史資料的保存、查詢及流傳,也變得更加容易。鄭維棕表示,以前很多史蹟巡禮活動,都會找他去解說,但活動一結束,其實什麼都沒有留下。如果將文化放到網路平臺上,這個平臺可以作為教育資源,作為資料搜索資料庫,甚至比報紙還有價值和影響力。
二十多年來,鄭維棕一直秉持這樣的信念,一步一腳印,建構了汐止文化網,也留下了許多汐止文史的紀錄,汐止文化網目前累積點閱人次已突破200萬人次,但由於汐止文化網無法帶來直接收入,加上維護網站,不僅需要技術能力,更需要人力及時間,加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站內容其實已有點老舊,許多連結也已經失效,亟待尋找解決之道。
鄭維棕表示,因為資料轉檔等技術問題,其實還有許多資訊沒有放到網站上,未來有機會解決技術問題,汐止文化網未來會持續為汐止文史紀錄盡更多的心力。
▲白雲分駐所,最早稱為十三出張所
● 從虛擬圖書館到文化知識庫
其實近年來,地方文史已經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各地文化局無不卯足全力,針對地方的文物、文學、藝術家以蒐集、整理、出版,不但出版為數眾多的書籍刊物,也辦理許多展覽活動。
其實任何地方的歷史資料、地理資料、藝文活動、出版品,應該是由地方的公共圖書館配合地方特性與需要,蒐集、整理、保存並謀求普遍利用。陳其南教授曾指出,地方文史不僅記錄了地方發展的歷史,也呈現了地方發展的現況,居民藉著這些紀錄與成就,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公共圖書館應發揮它在文化上的任務,扮演著滿足文化需求的角色。
但目前的公共圖書館,普遍沒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固定的經費,去執行地方文史相關作業,地方文史工作者因為熟悉當地資料、資訊來源,往往比公共圖書館更了解當地地方文史,也彌補了公共圖書館的不足之處。
雖然國家圖書館,已開始將地方文史資料數位化,如「臺灣地區地方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也建置「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資料庫,但僅以汐止文化網上的資訊為例,就比「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資料庫裡面的汐止資料,多出許多,可見汐止文化網難能可貴之處。
被陽明海運偷拆除的國寶級古蹟的周家花園
事實上,鄭維棕也期待汐止文化網,能夠朝向「虛擬圖書館」的方向發展,最後更能夠成為一個地方文化知識庫。知識庫的存在價值,在於可以讓每個人想要找相關資訊時,可以很容易執行,但知識庫不能只有建立,還應該要認真維護及推廣,持續進行重要人物訪談、重要建築物拆遷過程的紀錄等工作。
「網路的親近性及便利性,讓地方文史更有發展空間。」鄭維棕說:「現在就有很多學校的鄉土課程,都是透過網路尋找資訊,地方文史就會有很大的機會深入教育。」
此外,許多文史資訊其實不見得容易親近,很多人看到古厝,只會覺得斑駁雜亂,不懂值得重視之處。「但在網路上,配合照片撰寫故事,可以建立讀者與這些古蹟的情感。」鄭維棕說:「只是看到硬體無法產生感情,如果能先看過知識庫上的故事,看到古厝時才會想接近,才會有想像,也才會愛護。」
「文化、史蹟、歷史,要源遠流長,必須要讓多數的人很容易取得資訊,只有透過私財公共化的概念推展,才可能達到。」鄭維棕說:「私財公共化,最好的平臺就是網站,讓多數民眾在家裡,很輕易看到家鄉的故事,這樣文化不僅有趣,而且很簡單、很方便就能取得,自然關心的人就多了!」
回顧過去二十多年來,對汐止文史努力奉獻的過程,鄭維棕指出,整個臺灣不斷地轉變,價值在轉變、核心觀念在轉變、親情友情在轉變,幾乎所有看到聽到的東西都在轉變。許多暢銷的商業雜誌不斷的催化我們「成功的典範」是什麼,告訴我們「什麼才是致勝的關鍵!」然而,吸收這樣多的資訊,我們到底成功了?這些資訊到底是「知識」?還是「垃圾」?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汐止文化網就是用這樣簡單的觀念,鄭維棕不僅希望能紮實的記錄臺灣地方文史知識庫,同時結合網路科技技術,建構「地方虛擬圖書館」,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讓更多的老人、中壯年記起「記得我在童年的一天」那種愉悅,為我們的下一代營造土地的親情,給孩子一個土地的夢想。當我們這一代不斷的耗掉豐沃的土地資源時,是否也該回頭為孩子保留一點土地的身世記錄與圖譜?
▲本文出自新北市政府出版的《古意灘音》(2014-10),作者 / 楊迺仁(世新大學講師)
鄭維棕
東海哲學碩士
東海哲學博士班
► 現職
⊙社團法人台灣美麗夷洲協會理事長
⊙汐止社區大學校長
⊙《汐止文化網》(http://iformosa.org )創辦人
⊙《台灣公益新聞網》(http://www.anews.com.tw )創辦人
⊙《富傳媒》(https://moneymedium.org)社長
⊙《國會串流電子報》(https://congressnews.net )總編輯
⊙《愛農文創》(https://ifarms.org)創辦人
⊙《野菜學校》(https://wildvegetableschool.org)顧問
⊙《東海新聞網》(https://itunghai.formosana.org)總編輯
⊙《投資台灣》未上市財經網(http://investtw.net )副總兼技術總監
► 出版
⊙《百年菁桐坑》,陳勤忠、陶翼煌、林杉柏、鄭維棕、陳世偉合著,財團法人新北市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出版,111年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研究調查計畫補助案,2022年11月。
⊙《汐止文化路徑踏查》,鄭維棕著(計畫主持人),財團法人新北市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出版,110年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研究調查計畫補助案,2021年11月。
⊙《台61海路漫行》,鄭維棕、楊淑清合著,2020年3月,今周刊發行,收藏八里到台南台61線的沿線幸福。
⊙《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鄭維棕、楊淑清合著,2019年12月,啟示出版(城邦讀書花園)
⊙《中國哲學與懷德海》,1989年9月,論文彙編,東大圖書公司發行,東海哲學研究所程石泉教授主編。
⊙《梅洛-龐帝的美學》,1993年9月,遠流出版公司出版。本書被遠流出版公司統列為高宣揚教授主編的「人文科學叢書」系列出版書籍之一。
► 得獎
⊙《伊的疼惜》專輯 天韻合唱團獲行政院新聞局2005年 第十四屆金曲獎
⊙《咱是一場戲》專輯,入圍行政院新聞局2009年 第十六屆金曲獎
⊙《佳哉有你》專輯,天韻合唱團2013年全省演唱創作專輯
⊙教育部青年〈 研究著作獎 〉(研究生組) 甲等
⊙教育部青年〈 研究著作獎 〉(大專組) 佳作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 第二屆獎學生
⊙東海文藝 首獎
► 經歷
⊙自由時報 記者
⊙商業週刊 資深記者
⊙OPEN週刊 資深撰述
⊙亞杜蘭城市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
⊙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新北市海洋社區大學汐止秀峰高中校區 副校長
⊙靜宜大學 研究助理
► 社區營造
⊙鄭維棕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投入社區營造三十載
⊙農委會「農村再生顧問師」,參與農村營造與再生計畫
⊙汐止國泰醫院藝文中心執行委員(規劃其藝文中心)
►地方報紙
⊙擔任〈資訊時報〉總編輯(與唐瓔庭醫師、奧美佳馬場創辦人陳讚聲合辦)
⊙擔任〈目擊汐止〉總編輯(與潘美華主任、周武榮律師合辦)
⊙擔任〈峰峙季刊〉總編輯(汐止文化藝術學會)
► 非營利組織
⊙首批拓值汐止社后長老教會 執事同工(汐止長老教會時代)
⊙擔任宜蘭蘭陽禮拜堂 植堂同工(麗景禮拜堂,2011)
⊙擔任三峽禮拜堂 植堂執事(麗景禮拜堂,2013~2014)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恩福會 創會理事長
⊙汐止文化藝術學會 創會理監事
⊙社團法人台灣美麗夷洲協會 常務理事
► 論文、專書及講演摘錄
一、論文、專題及講演
⊙1987年4月。<從聖人之道談易經繫辭傳的憂患意識>,《孔孟學報》第五十三期。P.111-146。
⊙1987年7月。《梅洛-龐蒂的身體與美學研究》,碩士論文。
⊙1987年9月。<康德的崇高之美與易經的壯美之美研究>,《中華易學》第八卷第七期。P.12-17。
⊙1987年11月。<說卦中的美學探究>,《中華易學》第八卷第九期。P.9-18。
⊙1987年12月。<易經裡具有美學意義的卦象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六卷第二期。P.25-44。
⊙1987年12月。<尼采與易經的美學比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卷第十二期。P.17-24。
⊙1988年6月。<道家的美育思想>,《國文天地》第三十七期第四卷第一期。P.50-52。
⊙1988年7月。<試論孔子的藝術精神>,《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七期。P.11-19。
⊙ 1989年5月。<莊子對中國繪畫美學的影響>,《故宮文物月刊》第七卷第二期。P.116-127。
⊙1989年9月。<試論懷德海的「創新」與「易經」的生生之理>,《中國哲學與懷德海》東大圖書公司出版。P.187-197。
⊙1989年10月。<詩經創作及農民生活>,《孔孟月刊》第二十八卷第二期。P.10-16。
⊙ 1989年。<梅洛-龐蒂論身體與超越性>,《當代雜誌》
⊙ 1993年10月。<中國浪漫藝術的開展>,《藝術資訊》第二十六期。P.96-100。
⊙ 2005年4月。<談生命教育的三個向度>,《台北市政府市立圖書館出版》終身學習網通訊第二十八期。
⊙ 2012年6月8日。〈從「文化書寫」到「文化創意產業」–以卓蘭創意品牌產業Grange為例〉,《聯合大學通識與在地產業研討會》論文集。
⊙ 2012年6月8日。〈東西價值美學之對比—-談莊子與桑塔耶那美學之比較〉,《東海大學校際論文研討會》。
⊙ 2012年6月22日。發表〈公用頻道在地方社區經營的角色〉,受邀參加新北市政府指導,世新大學舉辦之《公用頻道近用推廣論壇》研討會之與談人。
⊙ 2012年8月4日。〈文化書寫是家國大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羅東林管處主辦,台灣美麗夷洲協會承辦「四分尾山社區林業計畫初階解說志工培訓」專題演講。
⊙ 2012年9月21日至22日。〈文字創作十部曲–愛像風吹〉,受邀擔任《臺灣教會公報》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之【第七屆巴克禮文字事奉學校】專題演講。
⊙ 2012年12月8日。發表《文化行銷就是一種城市行銷— 談影片紀錄對社區營造的價值》。受邀參加新北市汐止區公所主辦的《汐說從頭》研討會與言人。
⊙ 2012年12月21日。參與新北市汐止區秀峰高中「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之論壇研討,並擬定英語教學與地方文化教學結合之特色計畫。
⊙ 2013年1月23日。〈文化書寫就是創意產業〉,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專題演講。
⊙ 2013年4月17日。〈從董仲舒的「未覺而善質」之說談生命教育〉,東海大學文學院學術研討會。
⊙ 2013年5月15日。〈台灣每年吃掉4000億元的毒品〉,受邀參與法務部宜蘭地檢署委託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陳衍宏教授主持的「中途之家經營模式焦點座談會」之毒品研討會與言人。
⊙ 2013年7月6日。〈汐止鹿窟事件史始末〉,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羅東林管處指導,台灣美麗夷洲協會主辦,汐止秀峰國小、白雲里辦公處、汐止文化網協辦。
⊙ 2013年7月18日。《國泰醫院「發現新北之美攝影比賽」》評審委員,汐止國泰醫院主辦。
⊙ 2013年7月19、26日。《走向文創之路—文創產業心靈的十種質素》專題演講講師,台北市大直空中英語教育集團總部。
⊙ 2013年8月22日。《汐止文化演繹史》專題演講講師,新北市汐止秀峰高級中學。
⊙ 2013年9月27、28日。《鳳頭、豬肚、豹尾—打破文字創作的疆域》,受邀擔任《臺灣教會公報》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之【第八屆巴克禮文字事奉學校】專題演講講師。
⊙ 2013年10月30日。【汐止老街文化導覽】,受邀擔任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團隊導覽汐止老街文化知識課程講師。
⊙ 2013年10月25日。【汐萬路文化導覽】,受邀擔任秀峰高中學生汐止汐萬路文化導覽解說課程講師。
⊙ 2013年11月27日。【姜子寮文化生態導覽】,受邀擔任秀峰高中社會課程教師參訪姜子寮文化生態導覽課程講師。
⊙ 2014年5月8日。【打開文字創作的奧秘(一)】,受邀擔任台灣空中英語教育集團、勞委會TTQS的專題訓練講師。
⊙ 2014年5月22日。【打開文字創作的奧秘(二)】,受邀擔任台灣空中英語教育集團、勞委會TTQS的專題訓練講師。
⊙ 2014年7月9日。【從買賣到文創】,受邀擔任台北市薇薇飾品店文創講師。
⊙2014年7月21日, 【在基隆河畔低吟—從文化工作到文化論述】,受邀擔任新北市萬金石海洋社區大學汐止秀峰校區公共論壇講師。
註冊〡登入〡投課〡偏鄉教育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