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鎮志》是1998年時當時的鎮長周雅淑時代出版的。已近20年沒有更動了。
文 / 鄭維棕
九零年代,台灣政治風起雲湧,處在政治雲湧的汐止,也同時在這個大環境下開始蛻變。首先在政治上,有政治頑童的廖學廣因為國民黨的分裂,當選汐止鎮長,在廖學廣任內,大力整飭,原本落後灰暗的汐止,政治突然一新,讓老舊思維的汐止,在政治上開始突破。
其次,兩條高速公路穿越汐止,再加上新台五路的開通,舊台五路(大同路)也陸續拓寬。幾乎所有上市的建築公司,全部湧入汐止,原本灰濛濛的汐止,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的建起一棟一棟的大樓,大量湧入的新住民,又整個的翻轉新汐止的政治生態和生活生態。
▲台灣煉鐵舊址變成大樓林立的建成社區,大片的平原變成了汐止最大的社區。照片 / 鄭維棕
在這個新汐止逐漸崛起的時候,廖學廣因為鎮長稅被起訴,並以立法院第一高票進入國會,緊接著的是民進黨的周雅淑選上汐止鎮長。此際,整個汐止如同一個新興的城市,舊有的文化和新崛起的生活形態與都市景觀,讓在地文化與新文化不斷磨和,這時就任的周雅淑,才開始編輯汐止第一本在地歷史的《汐止鎮志》。
然而,這本鎮志一晃近二十年,不僅台灣已經經過三輪的政黨輪替。原本處於經濟強勢的台灣,在兩岸的經濟發展中,不僅節節敗退,甚至越來越居弱勢。而汐止?近20年政治滾動,人事已非,新一代的血輪不斷的注入,更重要的是許多汐止看的見的文化資產(如古蹟、耆老),更在多次的淹水和起飛的土地中,皆已逝去,特別是古蹟部分,幾乎全部成為豪宅的建地。汐止文化、歷史、人物,二十年來實在需要重新梳理、記述、修正。特別過去民選的汐止市長時代,對於在地的回應往往比較急切,當新北市升格,區長改為派任,在權力與預算大為縮水的情況下,似乎對於在地地方志的關心,幾乎被政治淹沒。除了政治外,誰還會在意書寫地方史留給後代一個瞭解自己身世的文史記載,對於台灣人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思想與生命的重要課題?
註冊〡登入〡投課〡偏鄉教育〡訊息註冊〡登入〡投課〡偏鄉教育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