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書寫」到「文化創意產業」—-談GRANGE的文創經驗

▲原本一片荒地的GRANGE基地,從無開始做起。(照片 / 鄭維棕,2007年)

  1. 祖孫三人擠三坪樂觀不畏苦 聽損兒突破限...
    台灣公益新聞網 2024-03-19
  2. 國民黨智庫董監事改選 朱立倫:唯有...
    國會電子報 2024-03-16
  3. 【開放報名】翁老師台灣民間藥用植物11...
    原生植物保育協會 2024-03-13
  4. 汐止社大與汐止地政事務所 一起推動服...
    汐止社區大學 2024-03-13
  5. 我們位置
    東方法律代書事務所 2024-02-04

《Google 新聞伙伴》看Google 新聞

○ 文 / 鄭維棕[1]

摘要

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長期投入地方文化推展,同時不斷透過文化書寫,建構地方文化與社區知識庫。常常思想,「文化書寫」是否對於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決定性的推動力量?還是只是紙上談兵的無聊工作?

特別是文建會從1994年開始推動「社區營造」以來,當社區營造成為砸大錢做了一堆硬體建築,社區沒有後續動能和足夠的故事來引動在地人和外地人參與營造,無法產出自己動人的文化產業,改造後的硬體風貌,大多在數年後,歷經歲月風霜,變成凋零的社區夢魘。

從這麼多年推展社區文化經驗,一個成功的在地「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影響社區在地生活,更影響後續改造的力量。當一個社區或一個團隊,開啟了一個創意產業的時候,不僅因產業帶來的連動效應,帶動在地文化的活化,其邊際效益更有出人意外的驚喜。

本文以個人參與卓蘭小鎮在地「文化創意產業」Grange經驗,[2]透過「文化書寫」與「創意產業」結合,成功建立了GRANGE品牌的經驗。並期待透過這樣的經驗,讓更多的人願意投身地方「文化書寫」行列,為地方帶來廣大的公共財與產業行銷,讓「文化書寫」不再讓人感覺僅是狗吠火車,卻無法為地方或個人積存產業效益的苦勞工作,並願意投身這項家國與個人大業。

關鍵字:文化書寫、文化創意產業、社區營造、Grange


壹、楔子

記得大學時代,相當喜歡印度詩人泰戈爾,記得在他的《飄鳥集》裡,有一段詩句這樣寫道:

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我曾在一條水溝裡漂浮著一隻紙船。

那是七月裡一個潮濕天氣,我獨自一人,玩得很是開心。

我在水溝裡漂浮著我的紙船。[3]

「紙船」對多數生長在台灣農村的子弟,是多麼親切的兒時記憶?過去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的綠野阡陌中,泥土、水塘、瓦房、圳溝、野溪與綠樹,幾乎就是記憶中的景象。孩提時代,生活貧瘠的農村生活,抓泥鰍、摺紙船,一堆野孩子在泥土上玩捉迷藏,就是生活最好的寫照。泰戈爾說他的童年時代,曾在一條水溝裡漂浮著紙船,玩得很是開心。然而,對許多走過台灣農村現代化的過程的台灣人來說,也有著類似泰戈爾的童年記憶。

這些年來,我們感受到整個台灣不斷的在轉變,幾乎所有看到聽到的東西都在轉變。每天電視轟隆轟隆的告訴我們那個是我們學習的成功企業家,更告訴我們要成功,要學習它們「什麼才是致勝的關鍵!」。

然而,吸收這樣多的資訊,我們到底成功了?這些龐大的資訊到底是「知識」?還是「垃圾」?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深的思想—

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長期投入地方文化推展,同時不斷透過文化書寫,建構地方文化與社區知識庫。常常思想,一個「文化書寫」的工作,對於推展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究竟佔有怎樣的地位?「文化書寫」是否對於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決定性的推動力量?還是只是紙上談兵的無聊工作,偶爾寫寫歷史,對於在地文化的推展,力道有限。對於促進地方產業的發展,更是海市蜃樓!

特別是從文建會1994年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來,雖然短短的幾年即獲得社會大眾與各政黨的認同,甚至投入這項營造行列的政府部門,也從原來的文建會,到後來內政部(如「城鄉景觀新風貌改造運動實施計畫」)、環保署(如「生活環境體改善計畫」)、衛生署(如「健康社區營造計畫」)[4],社區營造在過去似乎一度成為地方顯學。然而,當社區營造成為改造社區風貌,特別是農村的社區風貌,甚至變成砸大錢做了一堆硬體建築,社區卻沒有後續推動的動能。社區也沒有足夠的故事來引動在地人和外地人參與營造,或者甚至社區無法產出自己的文化創意產業,改造後的硬體風貌,大多在數年後,歷經歲月風霜,變成凋零且成為社區的夢魘。

從這麼多年推展社區文化經驗,推動一個成功的在地「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影響一般的社區在地生活,更影響後續推動持續改造的力量。特別是一個社區或一個團隊,開啟了一個創意產業的時候,不僅解決了個人生存問題,更因為產業帶來的連動效應,會帶動在地文化的活化,其產生的邊際效益,則往往有出人意料之外的驚喜。

因此,本論文主要以個人實際參與苗栗卓蘭小鎮在地「文化創意產業」Grange品牌創立之經驗,透過「文化書寫」與虛擬平台之建構,如何將「文化書寫」故事與創意產業的結合,成功建立了GRANGE品牌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並期待透過這樣的經驗,讓更多的人願意投身地方文化書寫行列,為地方帶來廣大的公共財與在地產業行銷,讓「文化書寫」不再讓人感覺僅是狗吠火車,卻無法為地方或個人積存產業效益的費神費力之事,並視地方文化書寫工作,是一項令人洩氣的苦勞工作。

貳、故事的開始

2006年,GRANGE創辦人許仁和先生從台北回到苗栗卓蘭的食水坑,他的家鄉卓蘭是一個在台灣以生產水果著稱的小鄉鎮。卓蘭的水果,主要以梨子、楊桃、葡萄與橘子。許仁和先生原本在台北一家頗具規模的美髮連鎖體系任職高階主管,並在繁華的台北城市工作,和他的太太算是上班族中的高薪階級。2006年七月,他和太太毅然辭掉台北工作,回到以水果著稱的卓蘭家鄉。

在台北闖蕩多年,也有一定的成就基礎,幾乎要「他鄉做故鄉」時,為什麼要回到苗栗鄉下?「因為我的父親『老了』,家鄉有一片父親辛勤耕作的果園,我是獨子,如果不繼續耕作,這片果園就會荒廢,因此,我要回到卓蘭,幫忙爸爸種水果!」他說道。

剛回卓蘭時,接手家裡的水果,也賣的很好,以種植水果來說,應該算是很成功。但總覺得需要改變,水果靠天吃飯,無法產出高產值的精緻產業。電視媒體報導的情形。

跟多數台灣農村的出外年輕人一樣,已經在台北幾乎落地生根的許仁和,回鄉馬上面對到就業的問題,還有在城市繁華生活習慣了,這麼多年以後,回到苗栗卓蘭小鎮,他的家鄉食水坑,更是在卓蘭偏僻的山間,一條老庄溪順著山邊悠悠的流過他的家門前,回鄉?那可是一條悠悠的長路呀!

然而,他終於放下一切,在2006年回到卓蘭老家,也開始他那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對多數人來說,「回家」,是一條多麼漫長的路,特別是從繁華的台北回到偏僻的農村小鄉,這意味著一個人可能失業、更多的承擔、繁華轉為平淡,還有——–。種種令人顫驚、甚至窒息的挑戰,在在都讓遠離台灣農村的年輕人,寧願在繁華的都會生活下去,寧願「他鄉做故鄉」,也不願意冒著生存與失業的風險,回到偏僻且工作不易的農村。而這些現象,事實上也是台灣目前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平均的關鍵所在。

這也讓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從台中「回家」時的情境。那時,我在台中大度山上,躺在陽光草坪下,走在木麻黃的蔭下,秋天的大度山風特別強,特別冷冽,我走到東海牧場,俯瞰燈火通明的台中市,大度風不斷的吹,我冷的瑟縮捲成一團。然後,我想,在大度山上這樣多年,環境這樣的幽雅舒服,我在這裡讀大學、讀研究所、戀愛,我實在捨不得走。然而,一張頭髮翻白、滿臉皺紋的臉面,卻不斷的湧進我的腦海中,她是我的老母親,她已經老了,沒有人照顧她了!在大度山風冷冽的刮吹下,當下,我下了決心,收拾行囊「回鄉」!

這樣的決定,比起許仁和先生,我當然幸運多了。我住在汐止,這個小鎮在我回家時,被媒體稱為「明星市鎮」,這個城市,位居台北市旁邊,交通便利,政府的公共投資超過3000億元,[5]三條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命脈道路–中山高、北二高及北宜高在這個城市匯集。因此,不僅建商大量進駐這個小鎮開發別墅及高級住宅,許多高科技產業也在這個城市落腳。當然,坐個便利的火車,二十分鐘就到台北車站,因此,就算回到家鄉,我的就業世界,遠比許先生來的簡易多了。

事實上,我是在電話中認識許仁和先生,在談到他回卓蘭鄉下碰到的窘境時,我與許仁和先生還未曾謀面。他講述他回鄉的故事,對於一個離鄉多年的年輕人,對一個在台北繁華城市生活已經幾乎成為習慣的都市人來說,有了穩定工作,也有了家室、孩子,在這樣不景氣的年代,竟然選擇拋棄高薪高職,回到卓蘭的鄉下從頭開始,這是一個多麼艱難的選擇?這是一份怎樣令人感動的心情?

回到家鄉種水果的仁和兄,我們是從網路上認識的,因為回鄉後,他利用網路要把他爸爸辛勤種植的楊桃、葡萄、梨子等,用網路來銷售,但回鄉半年,卻只在網路上賣掉9筆生意,實在很慘。回到卓蘭之前,他沒有賣過水果,也無須下田耕作。這種現象,和許多離開台灣農村,到台北或其他都市打拼的臺灣農村青年一樣。但在這個山城小鄉,水果就是一家人的生計所在,如果水果賣不出去,生活就會受到嚴重的衝擊。

接手這樣的工作,我開始思索,在台灣的大都市中,有多少像許仁和這樣的年輕人,它們來自農村,在繁華的都市找到就業的機會,最後成家立業,落地生根,但他們的根卻是在農村,因為他們的父母親、兄弟姊妹和許多親戚,甚至他們的土地財產,也在農村。

在偏僻的山城,在那裡,有他們故鄉在心裡深處召喚,有他們至愛的親人,如果不是因為工作與資源極度不足的原因,有多少的年輕人,當他們能夠在家鄉找到就業的機會,甚至是創業的機會,他們怎麼需要或願意到離鄉背井的城市,去孤身奮鬥?甚至住在都市很侷促的環境下,朝九晚五,每天面臨堵車、高昂物價和龐大的生活壓力,辛苦把掙來的薪水,都花在都市昂貴的生活費上,甚至多年打拼還無法在都市中找到定位?他們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自己的土地,離開熟悉的環境,走了漫漫的長路,到都市打拼。當然,往往也因為一些迫不得已因素,才又走了漫漫長路,回到自己生長的故鄉?……

參、「故事」是感動元素的開始

「要樹立地方的文化特色,就要讓居民認識自己的資源,珍視自己的地方,以自己的傳統、特色作為地方生存、產業發展的基礎,如此地方特性與魅力便得以展現。」[6]地方的魅力在哪裡?要找出地方的魅力,要先從地方的人才著手,然而,農村人才嚴重外流,一方面需要人才的培訓,來發展地方特色;然而,矛盾的是農村人才外流的結果,人才根本也就是農村嚴重的問題。[7]

政府從2002年開始,提倡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還把「文化創意產業」劃分為三大類產業。其中「設計產業」包括廣告、設計、數位休閒、娛樂、設計品牌、時尚、建築設計、創意生活與工藝,[8]這個「文化創意產業」立意雖然好,但是,從上述的「設計產業」中,除了一定的財務實力外,對多數人來說,這個大餅宛如空中樓閣,根本對於農村毫無幫助。特別是小村小農,他們每天忙著播種、整理,根本毫無心力在這些地方著墨,甚至可以說這些小村小農,根本「毫無能力」可言。然而,對這些人來說,如何讓他們所生產的產業,有創意、有設計,甚至再透過整合行銷,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相對於其他大企業,這些農村的需要更為迫切。

許仁和-3

▲後來開始栽種香草,在極度荒地中開始種植,備極辛苦。(照片 / 鄭維棕)

有鑑於此,當我思想一個年輕人,回鄉打拼,跟卓蘭其他的農夫一樣,賣著便宜的水果,而且,當某一種水果大量盛產時,所有農夫都面對同樣滯銷或賤賣的命運,這時,如何開始讓你的水果變的不一樣?為什麼別人就要買你的水果,甚至出更高的價格來買你的農產品?這裡的關鍵在哪裡?

然而,我也知道,一個商品要成功,絕對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成功的把農村的農產品行銷出去,要放進哪些元素?

一、「回家的故事」就是文化書寫最好的題材!

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說道:「不創新,就滅亡!」(Innovation or Die)。創新,對於每一個行業來說,都非常重要。然而,創新背後的重要目的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就是要帶給消費者「感動」,每一項產品背後都有一個產出過程,這些過程,不都是為了提供消費者更貼切、更方便的服務?產出的過程有血有淚,從小產品到大產品,都有令人感動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不就是引動消費者好奇與購買的動力?

講到這裡,我想到一個3M的故事。1970年,3M有一個研究員,叫做希爾福(Spence Silver),原來想開發一種超級黏度的膠帶,沒想到他竟然調出一種「有點黏又不太黏」的膠,當時,這個膠沒有人想到到底要如何使用,就被擱置下來。四年以後(1974),有一位化學工程師福來(Art Fly),他是教會詩班,為了輕易找到曲目頁面,他用書籤把曲目固定。有一次,書籤竟然掉下去了,讓他找不到,因此,他靈機一動,想到四年前公司有人研究出一種「有點黏又不太黏」的膠,他就把這個膠拿來使用,讓他宛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極力向公司的同事推薦行銷,但卻沒有任何人認同他的觀念。

▲也透過重新拍攝的影片,打造新的在地文創品牌GRANGE。

於是,他就自己研發機器,自己生產,並做出樣品來。他先把做好的樣品送給公司裡的秘書使用。他還從美國的Fortune 500大企業中,把所有這些大老闆的秘書抄下來,並把樣品免費寄送給這些秘書使用。在他鍥而不捨的努力下,3M公司在1981年開始生產這項商品,並給這項商品取名為 post-it,這項商品被中文翻譯為「便利貼」,這項商品從生產開始,經歷三十多年後,至今依舊風行世界各地,幾乎所有人都必須使用到它。

但這項商品,從他開始鍥而不捨得推動,到3M開始生產,共經歷了七年的努力,如果再從希爾福開始研發出膠水起算,則共經歷漫長的十二年的光陰。

每次我使用這個風行世界的小小商品時,這個故事就會在我腦中浮起,一種感動就會在心中湧起,小小的商品,卻是一種心力堅持與不捨的精神,更是一種創意無限的延伸………

當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我想到這家百年老店的3M,為什麼屹立不搖,因為,它的產品都有很強的「說故事」能力,一個好的、令人感動的故事,再加上很好行銷手法,難怪百年老店至今屹立不搖!

上面這個故事,也是啟發我們在思考如果要有好的創意,勢必也要有說故事的能力。因此,在確立這個方向後,整個網路系統的概念,就是應該以「感動」的元素做為系統的核心,而不是一直強調買賣的關係。

方向一確定後,我常常與許仁和先生討論,因此,除了我自己利用多媒體的方法,把感動的元素放進影片中外,另外,就是需要將他的故事演繹一番。因此,網站成為「說故事的核心」,雖然有買賣,但是所有人在閱讀網站時,不會強烈感受到一種商業氛圍。

當一個以賣水果的網站建構出來的氛圍,透過文字、圖片、影片與畫面,都呈現一種年輕人「回家」的感覺,一種從繁華城市走過漫漫長路回家,要陪伴年老的父母終老,一個年輕人放下所有城市的成就,回到苗栗的家鄉,無怨無悔的拿起鋤頭,一鋤一鋤的在田裡耕作。這樣的氛圍,可以讓所有看到的人,帶來多大的「感動」?這個價值,遠甚過買賣水果,遠勝過金錢帶來的張力。而這樣一個說故事的水果網站,竟然也成功的抓住許多網友的心。

系統完成時,許仁和的水果,開出漂亮的成績單,盛產的葡萄、梨子,都在很快的時間銷售一空,而且水果的直銷價格,也相當亮麗,令人驚艷!

二、寫地方事,說地方故事

除了透過故事行銷外,另外,當一個網站如果能夠提供在地的文化資訊,往往也是消費者樂於停留的因素,因此,這個系統完成時,我跟許仁和先生討論,開始在網站中,大量書寫卓蘭的地方故事與在地情懷。

這時,一個卓蘭的水果網站,化身成為一個卓蘭的文化書寫平台。在這個網站中,許仁和先生開始大量報導卓蘭的人物、事物與地方的點滴。在網站中,他寫道:「我的家(卓蘭)位於苗栗的最南端,是一個水果之鄉,以前為平埔族原住民『巴墨斯族巴登社』之地,原住民稱該地為”JAHESE”,其意為『美麗的原野』,因受大安溪支流食水溪(又名老庄溪)的沖積,形成一片良疇沃壤。漢人入墾後,初稱『搭連』,後改為『罩蘭』或『打蘭』,後地方設鄉時,考慮用字欠雅,因此就將地名改為『卓蘭』。」,在他的網站中,他娓娓道來他的故鄉的履歷,故鄉的身世:「水果之鄉—水果對於卓蘭人,不只是收入的來源,更是精神的依靠。因為其氣候、土壤的關係,所以在卓蘭四季都有水果生產。目前在卓蘭主要開放食水坑、內灣、西坪三區,食水坑是以梨和葡萄為主,而內灣則是觀光果園最密集的地方,以楊桃、葡萄、枇杷、大梨為主,西坪以柑橘和大梨為主,近年來由於觀光休閒的盛行,卓蘭人利用了先天優越的環境條件,開發出了一系列的花卉香草休閒產業,形成了卓蘭的另一項特色。」

從老庄溪,到水果地形的分布,許仁和先生好像一個「地方文化工作者」,導覽著進入這個網站的消費者,所有人剛開始的時候,或許只是剛好進來看看這個水果網站,但是當他們進入到這個系統以後,發覺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年輕人「回家」的故事,當網友再進一步仔細閱讀瀏覽,發覺這個網站竟然訴說著卓蘭的種種故事,鄉土的、人文的、農村的,還有濃濃的人情味。整個網站的氛圍,就是一個地方文化知識的平台。這裡不只是賣水果,更重要的是賣人情,賣卓蘭的種種情懷……

「『回家的動念』就是卓蘭的好山好水!不止孕育了甜美的水果,更養成了一群刻苦耐勞勤儉樸實的客家人,用心的只是如何讓自己的農作物更大更甜美。年輕一代的我就像一般離開土地、離開家鄉的農村青年,到都市打拼,隨時隨地緊繃著神經,不斷的學習成長,為了只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每次到水果攤買水果時上看到寫著『卓蘭名產』,就會有一種別人沒有的感動,可是買了吃了後,那種甜美總是少了那份感覺,左思右想那份感覺是什麼,原來就是『新鮮』。」

娓娓在他的網站中,許仁和一個字一個字的書寫著故鄉的故事,故鄉的人,還有故鄉的種種。回到卓蘭,他不僅是一個勤勞的「農夫」,每天到田裡耕作,更重要的是,他和一般農夫不同的是,他也是一個勤勞的「筆夫」,每天辛勤的「筆耕」,一筆一筆寫下故鄉的種種。

當網友從網站中看到一個勤勞的筆耕者,記下家鄉的故事,不僅讓網友對於卓蘭的種種,感到感動與好奇,更讓人看到一個回鄉的年輕人,在家鄉的土地上,孜孜矻矻,那份真誠所帶來的力量,無與倫比!而「文化書寫」在一個網站上,不斷的發酵、不斷的膨脹,為一個看不見的、比買賣還要有效的力道,不斷的在醞釀,終究成為水果熱賣的動能。

三、用「影像」說故事

一張有力的照片,勝過千萬字的描述。而文史工作的核心紀錄,除了文字,就是照片。

尤其網路興起後,幾乎照片或影片,已經成為說故事的重要工具。在許仁和先生的系統中,他利用大量的照片和影片,紀錄著他在田裡耕作的身影。他的紀錄片,不僅記錄果樹栽種與採災情形,幾次強烈的颱風侵襲卓蘭,造成卓蘭嚴重的損害,他也都如實的記下受害情形。這些記錄,不僅訴說著他的故事,也訴說著卓蘭的故事,讓看的人頗為心動。

特別是當種果樹或農作成為高昂的代價,不施做化肥、農藥等,而採取有機(或無毒)的健康手法,這些作法,也相對提高了營運的成本,但為了堅持無毒環境,他在家鄉辛勤的耕作,又可能隨時面對到災難來襲,他卻依舊堅持一個無毒的農業環境。他曾說道:「任何一個行業都感受到微利時代的來臨,從事農務契怍的我們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資材、肥料、工資、運費成本節節上升,我們還必須面臨氣候變化所產生的不穩定因素,加上產銷失衡現象讓我們感受到『物賤傷農』,而零售市場物價在波動,消費者需要以更高的價格購買農產品。但這些卻與我們沒有直接的關係;我們還必須背負『炒作』的罪狀,一旦景氣蕭條造成盤商倒帳風險時,農夫只能求助無門自認倒楣。」他用著影像照片,除了把自己在田裡工作的影像,透過網路讓消費者看到他辛苦的工作,再用文字強化照片的故事性,讓更多的人瞭解小村小農面臨嚴峻的農業考驗,特別是當你要堅持一個無毒的耕作環境,為消費者的健康把關……

許仁和-2

▲已經擁有豐碩成果的GRANGE。http://www.grange.com.tw

除了水果,許仁和也以同樣的方式,在老庄溪旁荒廢十多年的荒地上,開始種植香草,並以「GRANGE」的品牌為名,推廣有機新鮮的香草、香草茶、手工皂品、養生香草醋、純露、香草研磨粉等相關商品,同時間積極取得「生產履歷」、「MOA自然有機農法」的認證。從水果到香草,一路從「文化書寫」地方故事,到建立自己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品牌GRANGE,讓人看到一種對地方文化的關懷與熱情,帶著創意、帶著希望,為台灣拼出希望與夢想的地圖。

當賣農作不再只是「買賣」,而是懂得將「感動」的元素放進行銷中,利用文化書寫的手法,透過「故事行銷」、「書寫地方故事」及利用「影片和影像」來說故事,這時,文化書寫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會不斷的發酵。就像看電影一樣,一個好的故事題材,透過巧妙的文字與影像、聲音的傳達,會久久烙印在人的心裡面,那種感動是久久不忘的。

肆、結語

這篇文章,分享苗栗卓蘭小鎮在地文化創意產業GRANGE品牌建立的經驗,並且透過「文化書寫」過程,在一個資源極度匱乏、且位居偏僻山城小村中,如何辛苦建立起GRANGE的這項創意品牌。

自己從事地方文化超過二十年,常常覺得是一條漫長而孤寂的道路。一來資源匱乏,二來政府不甚重視,大部分從事地方文史工作者,都必須孜孜矻矻的辛勤工作,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之外(或養生之外),還要花大量時間從事地方人文調查、書寫、影像、資料整理,這些苦勞且沒有經濟效益的工作,這幾年幾乎已成為多數人卻步的志工行業。

這個工作,對大多數人來說,雖然只是記錄地方文史興衰的文化工作,在紛亂的台灣世代中,也是綿薄而微力,在台灣歷史的洪浪中,也可能像海邊的細沙一樣,隨時被浪潮衝襲消失。然而,記錄地方文史超過二十多年的歲月,從狂狷的黑髮年少,到現在有點斑剝白髮的年壯,我依舊相信紮實的記錄台灣地方文史知識庫,一步一腳印,同時結合網路科技技術,透過這項文化書寫工作,讓「知識變為經濟」,協助小村小農建立文化行銷與故事行銷,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家國與地方大事。

這些年來,我們感受到整個台灣不斷的在轉變,價值在變、教育環境在變、核心觀念在變、親情友情也在轉變,幾乎所有看到聽到的東西都在轉變,甚至所有東西都可以用金錢來算計。每天電視新聞與大眾媒體,不斷的在催化我們「要向成功人學習」,但「成功的典範」是什麼,是豪宅、名車、賺更多的金錢,還是掠取更多的權位?………..

 泰戈爾以「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訴說著他在水溝裡漂浮著紙船的快樂,原來快樂來自於對土地的親密,來自於簡單,來自於簡樸,紙船雖然簡單,沒有高貴的價值,但「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卻是如此愉悅…..

  我們需要用這樣簡單的「文化書寫」觀念,建構台灣小鄉小鎮的身世,讓更多的老人、中壯年記起「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那種愉悅,為我們的下一代營造一點土地的親情,給孩子一點土地的夢想。當我們這一代不斷的耗掉臺灣大地豐沃的土地資源時,是否也該回頭為孩子保留一點土地的身世記錄與圖譜?

而「文化書寫」特別需要與網路平台結合,當書寫土地的身世,記錄鄉土的人情世故,在一個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將感動的元素放進平台中,當網站成為一個「說故事」,甚至是一個「演故事」的場所,那麼這個平台就有機會轉化成為一個「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的場域,「文化書寫」雖然不帶功利,但文化書寫所延伸的效益,卻能將「知識轉化為經濟」,為文化創意產業帶來感動與故事的價值,間接帶來經濟產值。從卓蘭GRANGE創意品牌的成功建立,我們看到文化書寫為地方產業帶來感動、論述、生命與驚艷,讓小村小農找到一條創業與生機之路!

台灣需要更多像許仁和先生這樣帶著真性情「回家」,且願意真心埋進農村裡書寫自己家鄉故事的人。「回家」,尤其回到一個資源不多的鄉下,對多數人來說,「回家」需要多大的勇氣?每天,我們看到許多政治人物在電視上口沫橫飛,批評誰比較愛台灣。然而,當那麼多人在電視上說他們如何愛台灣時,卻有一群人在許多資源匱乏的台灣地圖上,默默為這塊土地打拼,為這塊土地與文化寫歷史。他們沒有政府資源,不用華麗的語言,每一腳步踏出去,都帶著一種對「土地的尊敬與對人的尊重」。而我相信,台灣有一天要在國際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必須從這些書寫土地與文化的拼圖過程中,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身世與價值!

(2012年6月8日,刊登於苗栗縣政府與聯合大學主辦之《聯合大學通識與在地產業研討會》論文集)

Abstract

As a cultural worker, devoted local culture to promotion for a long time. Cultural writing constantly at the same time to build and construct local culture and community’s knowledge base. Often thought, cultural writing had motive power of decisiveness for the cultural innovative property in local culture? Or It is only the boring and toilsome work on paper.

Especiall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f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is built and will be promoted since 1994 , make a pile of hardwares building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and community have no follow-up to maintain. The community had no enough story to cause people to participate. Therefore most hardwares are destroyed.

Promote community’s cultural experience for so many years. A successful output of cultural property, influence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community. When a community or a group have built a innovative property, not merely bring work up but drive the activation of culture. Its marginal benefit has pleasant surprise of coming ever more.

This text discusses the experience for participates in Grange of brand. Through cultural writing to combine with cultural innovateive property, make GRANGE of brand to succeed in.

And I expect by such experience, let more persons like to join in the ranks that cultural writing and would like to join in the great cause.

Keywords: community construction、cultural innovative property、Cultural writing、Grange


 

參考文獻

1、徐藝華整理:〈最有魅力的資產:陳其南教授談地方文化的建立〉,師友第367期(1998年1月)。

2、鄭維棕:《梅洛-龐帝的美學:遠流出版公司,1993》。

3、鄭維棕:〈汐止的野溪整治與基隆河〉,汐止文化網,http://www.sinew.idv.tw。

4、鄭晃二編:《先把社區做好—縣市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企劃出版,2005)。

5、糜文開譯:《泰戈爾詩集》(台北市:三民書局,1983)。

6、蘇昭英:〈社區總體營造作為一種文化實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第一屆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

——————————————————————————————

[1] 鄭維棕,著有《梅洛-龐帝的美學:遠流出版公司,1993》、《中國哲學與懷德海:東大圖書公司(合著),1989》,本文發表於《聯合大學通識與在地產業研討會》(2012年6月)論文集。

[2] 可以參考Grange官方網站,http://www.grange.com.tw

[3] 糜文開譯,《泰戈爾詩集》(台北市:三民書局,1983)。

[4] 蘇昭英,〈社區總體營造作為一種文化實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第一屆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P1-23。

[5] 鄭維棕,〈汐止的野溪整治與基隆河〉,《汐止文化網》,http://www.sinew.idv.tw

[6] 徐藝華整理,〈最有魅力的資產:陳其南教授談地方文化的建立〉,師友第367期(1998年1月),P5。

[7] 鄭晃二編:《先把社區做好—縣市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企劃出版,2005),P57。

[8]鄭晃二編:《先把社區做好—縣市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P60。

新學員註冊舊學員登入新舊師投課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