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建順茶行

⊙文 ‧攝影(翻攝) / 鄭維棕   

   汐止早期以產茶葉、煤礦和鹽等著稱,因為這些產業興起的汐止大家族中,以茶葉著稱的「建順茶行」,可說是汐止產業中,至今依然存在的重要代表,甚至可以說,「建順茶行」是汐止的「活史蹟」和「鎮寶」。

黃建順(建順茶行)合照

黃德玉(後中)、黃建順(後左)時,全家的合照。(黃榮昌提供)

 茶葉進入台灣,根據文獻的記載,最早應該是在滬尾(今淡水)。早期的淡水山坡地,到處種植茶葉,而因為淡水河與基隆河之便,茶葉沿著基隆河向上發展,先到汐止,其後因為種種政治因素,汐止逐漸沒落,再沿著基隆河向上發展到平溪、石碇,最後載往坪林拓墾,並造就今天坪林名聞遐邇的包種茶。

黃榮昌-人頭

已故建順茶行第三代傳人黃榮昌
  「建順茶行」的負責人黃榮昌表示,「建順茶行」至今一百多年,茶行由其父親黃建順所建立,黃家是於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年)第一代黃敦釋自福建渡海來台,到今天水返腳的石碇堡姜仔寮庄開墾定居。姜仔寮位處東山,為一谷地型盆地,三面環山,北與基隆為鄰,東與平溪為界,西面則有姜仔寮溪貫穿,與石硿溪與鴣鴣崙溪交會而成東山溪,是基隆河沿岸最大的支流。風光明媚、土地肥沃,是一個適合栽培種植茶葉的理想地方。

  黃敦釋後一直傳到黃建順,常跟著父親黃德玉爬山涉水,從姜仔寮到汐止街上的水返腳禮拜堂做禮拜,另一方面,黃建順又擔任日據時代的「保正」數十年,並以種植茶葉維生。黃建順在十八歲時離開姜仔寮,在茄苳路口設立「建順茶行」,他也鼓勵村民栽植茶葉,由其收購交由日本的三井株式會社運銷國外。
  二二八後,全台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中,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汐止更發生著名的「鹿窟事件」,盛產茶葉的白雲等地,茶園荒蕪,再加上八七水災等天然災害,讓汐止茶葉一蹶不振。
  隨著歷史的更迭,黃榮昌接手經營「建順茶行」,當台灣的茶葉逐漸沒落,茶葉也不再是汐止耀眼的產業,黃榮昌憑著毅力與信用,引進製茶機器,並與文裕、正泰、文山、錦記、太和、義和及全發等著名茶行,建立良好的產銷關係,再加上技術純熟,並將市場由北部拓展到中南部,使得這家百年的茶行,在汐止傳統的煤礦、茶葉等產業衰落下,許多大家族一一解體,依然可以屹立百年而不墜,並讓「建順茶行」成為汐止歷史的活史蹟,黃榮昌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