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古道

▲磐石古道是菁桐古道在汐止段的古道部分

●文‧攝 / 劉家琛  動畫/鄭維棕,汐止文化網

清朝時期先民翻山越嶺,跋涉山林,來往平溪、汐止兩地。挑扁擔運送大青、薯榔、糧食、茶、煙草、鴉片…等物質,而踏踩出來的一條山林小徑,迄今已百餘年,甚至更久遠的一條山路–菁桐古道。

日據時代(西元1906年)汐止人潘炳燭發現平溪山區地層探勘蘊藏豐富煤田,隔2年顏雲年取得礦權並經營開採,並投入巨資進行開採,而移入大量人口,平溪成了礦業重鎮。雖開闢了平溪線鐵路,但以運煤為主,菁桐古道仍是通往汐止的要道。明治44年(1911年) 平溪隸屬台北廳水返腳支廳,為實施保甲政策,而將狹隘路面拓寬為六尺寬的「保甲路」,以利馬匹通行入山治理。古道原自保長坑,沿保長坑溪,東山溪岸入山,昭和14年(1939年) 保長坑至石硿仔拓寬為四公尺,可通行汽車。古道沿線所望見汐止至菁桐的高壓輸配電路即為昭和15年(1940年)所完成。

磐石古道

磐石古道-1

 

菁桐古道如以汐平公路的最高點磐石嶺作分界,西段屬汐止出口應在東山路仁愛橋左側,東段就從磐石嶺下平溪由二坑出口至菁桐老街。

大夥約好坐06:30社區巴士汐平線前往終點站仁愛橋,如果早一點可搭05:50早班直達磐石嶺,那就可省下一大段路程。當抵達仁愛橋時,歷經多次颱風與土石流,清澈的溪水與天然游泳池已不復見,河川整治工程正進行中,整個溪谷面目全非,正如同鄭金川兄報導的,被農委會一「整治」,不但壘石成趣的畫面不再,仁愛潭也一同消失,讓人對於這樣的整治,實在感到痛心及不可思議!

從仁愛橋旁的產業道路往上走,是一段剛鋪上的水泥路,綠野阡陌,農舍園圃散居山林,沿途少數農家,心想政府真照顧這些偏遠地區農民,後才知道這裡就是某市民代表的老家,當然,並非是反對鋪設新路,菁桐古道汐止段開發甚早,沿途多有農舍園圃與礦坑,便捷的交通設施,對於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是絕對有幫助的。我們是偶而拜訪,而農民則是無論刮風下雨都得進出這條路。

沿途遠眺對面的耳空龜山與柞埤內的舊吊橋,菁桐古道汐止段只剩中途一小段還維持著泥土路,依然散發著古道氣氛。但不知這泥土路段還能維持多久?開路紀念碑,是汐止段唯一的古蹟,是日據時期開闢汐止、平溪之間保甲路時所豎立的紀念碑,歷史約九十年。跟著登山隊懸掛的布條,踏上路旁小徑,穿過農家果園,接上新鋪設的柏油路,數隻藍鵲聒噪著凌空而過,隊友還幸運的撿到藍鵲掉落的長尾羽翼,不一會兒就接上汐平公路來到磐石嶺。

磐石嶺是汐平公路的最高點也是汐止與平溪的分界,平溪段的菁桐古道政府正大力的整修中,採用生態工法,連排水系統都用竹子鋪設,成功與否只待時日來證明。

進入平溪鄉境下坡而行,肉板卡、烏崎巢、雲霧谷、魔神仔洞、至菁桐坑,[肉板卡]一說是[肉崩嶺] ,昔日平溪居民多至汐止購物,夏天一大早出發離開汐止過[肉崩嶺]時,魚肉多已腐敗,故稱[肉崩嶺]。平溪段穹蒼鬱林極具挑戰性,沿途地形變化多端,平緩、陡峭、迂迴盤旋,正是登山者腳力的考驗。層層山巒、青山翠谷,植物資源豐富,原生林帶綠蔭濃密,四季的花草風情,鳥叫聲不絕於耳,頗富熱帶雨林的探險味道。基隆河源頭水淙淙,冰澈見底,頗有原始風味,遺留的礦坑口,昔時礦工家舍,礦場風味十足,引發思古之幽情,也是歲月的軌跡。沿途還有新鋪設的石階小道通往多處獨立家舍、廢礦遺址與石荀尖、薯榔尖等登山步道。古道路程汐止段約三公里、平溪段約四公里,行程約三小時,古道除了可作為叢林旅遊,探險、建身外,更可一探庶民生活的滄桑。

●坐火車或公車至汐止火車站轉汐平線社區巴士至終點站後開始健行,行程約三小時,回乘坐平溪線火車經瑞芳回台北,或台北客運到深坑木柵。

●自行開車者,可以在磐石嶺或四分尾山下車,然後沿著如意古道探索隊的指標前往。不過,必須有人接應將車子開走,否則不管從哪一端走入古道,回程再走回去開車將相當吃力。

●沿途無商家,飲食需自備,菁桐、平溪有風味不錯的鄉土小吃可順道品嘗。

註冊登入投課偏鄉教育訊息


註冊登入投課偏鄉教育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