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他們,四分尾山社區蝴蝶才能翩翩飛翔…….

文 / 鄭維棕  照片 / 翟慧美

1952年12月「鹿窟事件」後,原本安靜的山村,瞬間崩解,讓汐止四分尾山區的居民不得不紛紛外移,遠避禍害,造成家園、梯田、茶園荒蕪。而遺留的山村屋舍也已在超過一甲子的荒煙漫草雜林中消失。這個遺害,雖然讓四分尾山幾乎成為無人村,但卻意外的讓四分尾山原始粗獷與動植物生態的豐富性得以保留,添增了更多汐止在地人文史詩的感動與自然美景的故事。

四分尾山在台灣美麗夷洲協會志工長期努力與耕耘下,以馬拉松接力的精神,更藉由第一位投入的「愚工」(大智若愚的志工)的躬行實踐帶動下,在多年的努力後,看見原本荒煙漫草的鹿窟家園,逐步復舊而成為多樣性的生物棲息地,更讓荒林注入了美麗蝴蝶,每在春夏之間,看見原本荒漫的山林,彩蝶翻飛,就讓人驚見原本自然荒野竟是如此的曼妙和偉大,而過往的歷史荒誕和總總悲情歷史,固然令人心痛,但在俯拾自然神韻和史詩般的逸往,更讓人珍惜眼前的自然景物,更謙卑的面對與反省人類的種種際遇與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

四分尾山除了成為蝴蝶生態的天堂樂園外,在協會的努力下,目前也是一個生物多元性的生態園區,在這個生態園區,孕育著各種豐富的自然生命,根據多年的踏查,光是植物方面,僅維管束植物就有166種,這些豐富的植物生態,成為提供許多昆蟲棲息居住、食物來源、出遊玩耍、躲避天敵的絕佳環境,更是昆蟲賴以維生的重要生存養分來源。另外包括蕨類也有高達15科25種的蕨類。至於蝴蝶也有9科58種;兩棲類有4科12種蛙類;蜻蛉目有8科14種等。其他如鳥類、松鼠、甚至山豬等,豐富的山林資源與生態多元性,在逐步的踏查過程中,才發覺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四分尾山森態萬花筒-鳥類-山鷸

▲山鷸


11月28日社區林業計畫成果展發表會

▲生態調查剪影


20151128雙尾蝶幼蟲 (5)

正在攝食的雙尾蝶終齡幼蟲,頭頂的角狀突起著生小刺像不像恐龍世界的戟龍呢?


另外,因為四分尾山山勢陡峭,山間有一條康誥坑溪,由四分尾山嶺為源頭,由東向西水切的作用形成峽谷型水道,再由水源路逐漸流入基隆河。水源路沿線,目前是汐止最重要的工商綜合區,除了沿線兩岸蓋著一座比一座更高聳的高級別墅外,附近還有汐止最重要的東方科技園區和遠東世紀界中心,是汐止最著名的科技園區。

此區地形和人文歷史相當豐富,除了過往是汐止茶葉重要的生產基地外,也還遺留許多重要的抗日遺跡,目前更是汐止最重要的人文古道之一,每到天氣放晴時日,就是許多登山客最愛的登山古道之一。而台灣美麗夷洲協會也透過一系列的耆老訪談,探訪汐止最重要的鹿窟事件遺老李石城親自帶路,一步一步踏查路線的人文歷史,並協同中研院的GPS定位研究,讓四分尾山社區這條重要的歷史古道,有更清楚的脈絡可尋。

分組進行植栽養護工作 (1).JPG

小朋友成為快樂的割草園丁了


社區營造不能脫離教育,要往下扎根更需要結合在地學校的教育,讓更多的學生可以瞭解在地人文與自然的珍貴。多年來,台灣美麗夷洲協會結合在地的教育,包括秀峰國小、樟樹國小等多個學校,直接讓學生參與四分尾山社區的營造工程,而結合學校和親子教育,一起參與社區營造,大家捲起袖子,在山林間重造過去已被颱風吹毀的梯田景觀,學生與家長踩踏水田的鬆軟泥土,一起感受踩著泥土的氛圍,讓生態教育與社區營造真正滲入生命裡,向下札根,讓生態教育真正在家庭裡也深根!

除此外,為了讓生態教育與社區營造被記錄下來,協會除了自行架設系統外,更出版了《探索四分尾山紀實》(一及二),把四分尾山的各種研究和踏查資料,忠實的紀錄下來,除了參與的志工看見自己的成果外,更可以作為各級學校研究的重要參考書。而這些龐雜和花錢的工作,都要感謝多年來協會理事長溫海濤和秘書長翟慧美辛苦和無私無怨的付出。當然,協會第一位志工也是終身志工前汐止鎮長廖學廣,孜孜矻矻的照顧著園區,宛如父母一樣的百般呵護園區大小動植物,更是居功厥偉。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今天蝴蝶翻飛和生態多樣性的四分尾山社區了。

註冊登入投課偏鄉教育訊息


註冊登入投課偏鄉教育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