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來自夢想】夢想的力量:把石頭變作學校

 ▲夢想是一座山,有時很難超越。(汐止大尖山望向台北101,胡朝進攝影/提供,1995年)


文 / 鄭維棕(地方文史工作者)

《Google 新聞伙伴》看Google 新聞

1993年9月,一位美國人莫坦森 (Greg Mortenson),走進了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一般通稱為K2),他是一個登山高手,爬上K2將是他人生的另一個登山高峰。

莫坦森來到偏遠的巴基斯坦登上這座世界第二高峰,主要的目的是因為要紀念他因癲癇症去世的姐姐,他要透過這次征服世界第二高峰的壯舉,把想念化作行動,在一個偏遠且危險的登山活動中,用一種最有意義的方式來紀念已逝的姐姐。

然而,在攻頂峰還有幾百公尺的地方,突來的不適疾病迫使莫坦森和他的登山隊撤退。身心非常疲憊的莫坦森在下撤途中迷路了,也幾乎走頭無路,他跟他的挑夫跌跌撞撞地來到了一個巴基斯坦小村莊科爾費。在那裡,熱心的村民接待他並照顧他康復。康復以後,有一天,他問起了村子裡學校的情況。莫坦森說:「他們非常窘迫也很不情願讓我知道,但最後他們還是帶我走到村子的後面。我看到82個孩子跪在結霜的地上很吃力的用小木棍在地上學習寫字!」,而一個名叫ChoCho的小女孩走過來對莫坦森說:「這裡很冷,你能不能幫我們建一所學校?」。村長哈吉說道,村裡沒有學校,只能一起用鄰村的老師來教書,並且只能就地取材在地上學習。

柯子林-劉家琛

汐止新山夢湖陵線登山,如意健行隊(劉家琛攝影/提供)


莫坦森曾在非洲著名高峰乞力馬札羅峰的山坡上長大。他的父親建立了一座醫院,母親開辦了一所國際學校。莫坦森對於貧困並不陌生,但科爾費村莊小女孩的呼喚卻深深的觸動了他的心弦,讓他在回美國後決定發起對科爾費這個小村莊建立學校。

回到加州後,他共寫了580封信給美國的名人,將他的所見所聞告訴這些人,然而,只有一個人回信寄了一張100元美金給他。到處推展卻沒有人回應,後來他的母親回信鼓勵他,並協助成立「一分錢救巴基斯坦」的計畫,並募集了62345枚一分錢美金。後來,莫坦森成立了非營利組織中亞協會(CAI),經過很多年的努力,他回到巴基斯坦的小村莊建立了學校。到2010年時,莫坦森成立的中亞協會已經支助超過200所以上的學校,協助就學的也已經超過1000萬個孩童,而且每年還在持續增長中。

一場絕境的意外逢生,打破了人生既定的價值窠臼,一個小女孩的呼喚,讓人開始有一個小小的夢想,這個小小夢想的力量,後來竟然創造如此偉大的慈善功業,幫助這麼多在貧困中長大的孩子有一個就學讀書的夢想。

攀登K2失敗了,人生卻在迷途中找到一個值得奮鬥的夢想,這個夢想讓一個在專業中挫敗的人,卻攀上另一座陌生領域的人生高峰。莫坦森有一本書《從石頭到學校》(Stones into school),記載他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建立學校,並用教育、用書本、用愛來推動和平,不是用炸彈。

夢想的力量,宛如炸彈,卻超越炸彈。炸彈將人安居的房子炸的分離破碎,也把人心炸的支離破碎!然而,夢想卻將支離破碎的人心,一塊一塊的拼湊起來,讓人有一個安頓的人生。

從事地方文化的人,就是一個拼圖的人,在茫茫的人群中找出支離破碎的人文碎片,在過往的遺跡中找出遺漏的記憶點滴。作為拼圖的人,一定要有夢想,有夢想,才能有耐心和智慧把拼圖做的精準和恰到好處。如果沒有夢想,在粗糙和艱難的寡窳環境中,就有可能半途而廢,甚至把拼圖拼的面目全非!從事地方文化工作,除了自己作夢外,還要能夠成為一個說夢的人,不僅說服自己作夢,還要找一群人和自己作一樣的夢,作夢、說夢,還要解夢!更重要的是在夢想還沒有力量時,一定要有堅持的毅力,要有對夢想論述的能力,讓夢想不會變成白日夢,變成幻想,築夢才會踏實。

周家花園

文化是一種拼圖,在茫茫的人群中找出支離破碎的人文碎片,艱難且不容易堅持。(汐止周家花園/鄭維棕攝影,1992年)


你有夢想?你一直小看夢想的力量?請記得,夢想會讓你比較有機會攀登比K2還艱難的高峰,讓你不僅有機會像莫坦森一樣,把石頭變成學校,甚至讓石頭變黃金。請相信我,翻開人類的歷史,那些在歷史留下好名聲的偉人,都經過同樣的人生歷程!

如果你要從事地方文化工作,那你得更要有夢想,甚至需要從泥沼中去尋找夢想,即使在泥沼中已經夠讓人窒息,但如果你沒有夢想,你不僅舉步更為艱難,你也幾乎已經注定在泥沼中陣亡!

新學員註冊舊學員登入新舊師投課行事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