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觀點】把一千萬丟到海裡—談地方參與的重要性

▲汐止北二高交流道的公共藝術「行車動畫」,圖片取自於新北市公共藝術網站

《Google 新聞伙伴》看Google 新聞


◎ 文 / 鄭維棕

多年前,當時的文建會與交通部國工局在汐止接近康寧街旁的北二高,花了一千萬設立了一處用電線桿矗立而成的四千坪的大型公共藝術(名為「行車動畫」),對汐止人來說,幾乎很少人知道,就在自己所住的地方,竟然中央花了那麼多的經費,蓋了一個跟汐止毫無關係的公共藝術,而長期從事在地文化的汐止人,連自己家鄉要花大錢做什麼公共藝術,連參與意見的機會都沒有。

胡復金

該公共藝術的作者胡復金先生(鄭維棕 / 攝影)


事實上,這個一千萬的公共藝術的花費(還不含土地價值),比當時汐止鎮升格為市以後的所有文化預算還要高的多。在這樣一個小市鎮中,中央根據公共工程超過五千萬以上必須建置公共藝術的美意,原本是值得地方肯定。然而,令人遺憾和美中不足之處,在我們自己的家鄉矗立這麼龐大的公共藝術,卻沒有讓在地人參與意見,而設置完成後,也沒有讓在地人有機會瞭解,甚至宛如沒有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樣,實在讓人覺得中央管理文化的主管機關,對於在地文化的不尊重,甚至表現出行政與文化的傲慢,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原本政府願意花大筆的預算,為公共工程上粧,在公共工程中,植入文化的元素,這是一項相當值得鼓勵的作法。這個作法,既可為冰冷的公共空間帶來生機,又可推展藝術及鼓勵藝術家,一石多鳥,值得喝采。然而,在地方花了這麼多的預算,做的跟地方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做完了也好像沒有這樣一件事,卻是讓人感到生氣。

地方藝文資源相對於中央,相當的匱乏,一件超過一千萬的公共藝術,如果能夠結合在地的元素,聽聽地方文化人士的建議,會讓這個矗立在汐止的公共藝術顯得不一樣。同時,更能讓這項藝術,結合地方教育、文化,協助地方的文化推廣工作。對地方民眾來說,這麼多的預算,如果是放在地方推展文化藝術,將可以做多少的事情?可以鼓勵多少在地的文化藝術家?結果粗糙行事,工作是完成了,卻無法與地方的教育、文化推展結合,頗令人遺憾。
汐止由鎮改市,近幾年又由在地人選舉的市改為新北市政府直接派任的區,在地民眾的權利越來越萎縮,要表達自己意見的管道更無法透過選舉方式,來改變地方的服務效能。也就是說,地方要參與政府的公共意見或文化藝術,也因為權利的萎縮,越來越遙遠。過往市長自己選,不好隨時給他廢票,因此,可以服務地方的人從市長、市代表到里長,都是迅速且有效率。
然而,當一切改為官派以後,所有的行政措施、預算,甚至公共藝術與文化,都直接由市政府主導,地方能參與的部分越來越少。我們看到在現有的官僚體制裡,政府決策過程中,越來越少需要地方民眾的意見及參與。在這個鼓勵社區營造、鼓勵市民主義、鼓勵公共參與的時代,如果政府能更多納入「在地人的意見」,會讓政府每一分公共投資與行政措施,更能達到與地方文化結合的目標,對民眾積極投入地方營造、關愛鄉土,更有推波助瀾之效。
否則,市府徒有文化預算,凡是隨自己喜愛做事,也不管地方的意見,就會很難帶動地方的感動。這就宛如把一千萬的錢丟在海裡,沒有聲音、沒有影子,不僅浪費,更讓愛鄉土的地方人士心碎。


胡復金 簡介

1945年出生於中壢,從復興美工畢業以後,曾經從事過商業的美工設計等行業。1974年應聘赴印尼設布花及壁紙工廠。1983年隨楊三郎習畫,並為楊三朗的入室弟子。以繪畫為專職。為台陽美術協會會員,並為台北縣美術大展發起人。汐止北二高汐止段的公共藝術「行車動畫」為其參與的國家公共藝術重要作品

新學員註冊舊學員登入新舊師投課行事曆


發佈留言